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平潭综合实验区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

来源: 小9直播平台 | 时间:2025-06-19

  《平潭综合实验区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已经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新污染物是指新近发现或被关注,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风险,尚未纳入管理或者现有管理措施不足以有效防控其风险的污染物,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目前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最重要的包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其大多数来自是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生产和使用。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切实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健康,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2022〕15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办〔2023〕1号)要求,结合平潭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习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有效防范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为核心,以数字化智慧监管和群防群控为手段,遵循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管理理念,健全新污染物调查监测、筛查评估、管控治理体系。按照国家发布的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采取源头禁限、过程减排、末端治理的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措施,统筹推动大气、水、土壤多环境介质协同治理,探索建立新污染物环境风险评估和环境治理平台模式,系统构建片区、区直部门联合落实和跨区直部门协作等新污染物治理长效机制。

  到2025年,基本掌握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行业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生产使用状况,以及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排放状况、环境与健康风险状况,对一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开展专项治理。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完整,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显著地增强,新污染物环境与健康风险得到有力管控,提升美丽平潭、健康平潭建设水平。

  1.落实环境信息调查。2023年底前完成首轮重点化学物质生产使用的品种、数量、用途等基础信息调查,对列入环境风险优先评估计划的化学物质,进一步调查有关生产、加工使用、环境排放数量及途径、危害特性等详情信息。(区资源生态局牵头负责;各片区负责配合落实,以下均需各片区配合落实,不再列出)

  2.开展环境调查监测。制定新污染物专项环境调查监测实施方案。依托现有生态环境监视测定网络,结合新污染物生产使用基础信息调查情况,重点在东溪、西溪、南松溪、玉井溪等小流域,新兴起的产业园区等工业园区,全面摸排农药、医药、医疗、涂料、涂装、养殖业等行业,摸清底数,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试点。2025年底前,初步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区资源生态局牵头负责)

  3.实施风险筛查评估。结合国家化学物质环境风险优先评估计划和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配合省厅开展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优先选取高关注、高产(用)量、高环境检出率、分散式用途的化学物质,分阶段、分批次开展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动态发布平潭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及管控方案。(区资源生态局牵头,区经发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社会事业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平潭海关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规范环境管理登记。严格执行《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办法》,督促企业落实新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控主体责任。加强监测、监管、执法“三联动”,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将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事项纳入环境执法年度工作规划。加强对生产、进出口、加工使用和销售新化学物质企业和事业单位环境管理的监督执法检查。(区资源生态局牵头负责)

  5.严格实施禁限措施。在新兴起的产业园区新建项目实施“禁限控”化学物质管控措施。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应严格落实有关要求,严格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源头防控和准入管理。对纳入《产业体系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的工业化学品、农药、兽药、药品、化妆品等,未按期淘汰的,依法停止其产品登记或生产许可证核发。严格落实禁止进(出)口货物目录和《中国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管理要求,强化进出口管控和环境管理。加快淘汰、限制国际环境公约管控化学品,依法严厉打击已淘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非法生产和加工使用。定期对玩具、学生用品等相关这类的产品中具有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含量进行抽检。督促指导重要消费品生产企业在消费品环境标志认证中,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做标识或提示。(区经发局、区资源生态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平潭海关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推进绿色制造升级。对使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进行生产或者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排放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企业依法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全方面推进清洁生产改造。企业应采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布有毒有害原料使用、排放相关信息。推动将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替代和排放控制要求纳入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等绿色制造评判标准。以农药、医药、医疗、涂料、涂装、养殖业等行业为重点,推进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替代。推荐一批基础好、代表性强、绿色化水平高的示范企业,逐步推广绿色示范技术。(区经发局、区资源生态局、区交建局、区社会事业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7.规范药物使用管理。落实抗菌药全链条监督管理,严格落实零售药店凭处方销售处方药类抗菌药物。实施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行动,在经营、使用环节严格落实兽用处方药管理制度、兽药休药期制度和“兽药规范使用”承诺制度。加强畜禽、水产养殖生产的全部过程中抗菌药物的管控,严肃查处用药违反法律法规行为。加强农药登记管理,严格管控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性的高毒高风险农药及助剂。持续开展农药减量增效行动,鼓励发展高效低风险农药,稳步推进高毒高风险农药淘汰和替代。鼓励使用便于回收的大容量、易资源化利用及易处置包装物,逐步建立包装废弃物回收和处理体系。(区农业农村局、区资源生态局、区社会事业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农业农村中心(区供销社)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8.强化协同治理。依照国家及省上部署,做好新污染物治理与排污许可等环境管理制度的衔接,生产、加工使用或排放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中所列化学物质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应纳入重点排污单位。排放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应采取污染控制措施,达到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及环境质量目标要求;按照排污许可管理有关要求,依法申领排污许可证或填写排污登记表,在其中载明执行的污染控制标准要求及采取的污染控制措施。排放重点管控新污染物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依法对排放(污)口及其旁边的环境定期开展环境监视测定,依法公开新污染物信息,排查整治环境安全风险隐患,评估环境风险并采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应严控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排放,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防止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渗漏、流失、扬散。推进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让水受到污染的东西环境治理。强化含特定新污染物废物的收集利用处置能力建设,严格落实废药品、废农药以及抗生素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产生的废母液、废反应基和废培养基等废物的收集利用处置要求。(区资源生态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9.实施治理试点工程。对接省直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新污染物治理试点,结合实验区产业特点,以危废处置、规模化养殖和渔业养殖为重点行业,积极研究相关激励政策,推动企业先行先试,探索形成一批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绿色替代、新污染物减排以及污水污泥、废液废渣中新污染物治理示范技术。(区经发局、区资源生态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0.推动数字智慧管理。发挥生态云平台作用,配合省里各有关部门建设以数字化为引领的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理模块,实现新污染物筛选、评估与管控功能;配合省里各有关部门建立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和新污染物专项环境调查监测结果数据库,推进新污染物环境准入、调查、监测、管控、执法信息数据相互连通。逐步推进化学物质生产、使用、排放、进出口等部门数据共建共享,贯通化学物质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方位、全过程、全要素防控新污染物环境风险。(区资源生态局牵头,区经发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社会事业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智慧岛公司,平潭海关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的监督、执法、科研和监测能力建设,强化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和新污染物环境监视测定技术支撑保障能力,提升监督、执法装备和环境监视测定仪器设施的标准化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专项培训,培育一支业务精湛、结构符合常理的新污染物治理专业人才队伍。热情参加研究制定《水产养殖尾水排放标准》等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区域标准,热情参加探索编制重点行业企业新污染物排放可行性技术指南。(区资源生态局、区党群工作部、区社会事业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新污染物治理纳入美丽平潭建设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内容,各相关单位要指定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经办人员负责新污染物治理工作,要构建新污染物治理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信息共享、监管协同,统筹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抓好工作落实。(区资源生态局牵头,相关的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监管执法。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新污染物治理有关要求。加强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排放执法监测和重点区域环境监测。对涉重点管控新污染物企业和事业单位依法开展现场检查,加大对未按规定落实环境风险管控措施企业的监督执法力度。加强对禁止或限制类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及其相关这类的产品进出口、生产、销售、使用、排污治理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部门间联动执法,依法查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区资源生态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社会事业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平潭海关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拓宽资金渠道。积极统筹全区各类财政资金并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支持,切实保障新污染物治理工作资金需要;营造有利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新污染物治理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替代、新污染物治理、污染场地修复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新污染物治理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区财金局、区资源生态局,区税务局,人行平潭支行、平潭银保监组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宣传引导。加强新污染物治理法律和法规、政策宣传解读,提升公司新污染物治理主体意识。多形式、全方位开展新污染物治理科普宣传教育,引导公众科学认识新污染物环境风险,树立绿色、健康消费理念。鼓励企业为新污染物治理献言献策,鼓励公众通过“12345”等投诉举报平台,多种渠道举报涉新污染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充分的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构建新污染物多元化社会共治格局。(区资源生态局牵头,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

版权所有:小9直播平台免费体育直播的-软件亮点 粤ICP备2021097226号 网站地图